汪灏很快都被警察带走,到了派出所一番盘查,很快事情真相便水落石出了。汪灏的身份证明是一张盖有大明礼部行人司及两广巡抚大印的公文,派出所这边拿不准真假,便立刻通知外交部派人过来查验。外交部立刻来了一名干事,看过之后便确定是伪造的假印鉴。大明与海汉建交的公文早就送到了外交部,与上面的印鉴一比对就知真假。而两广巡抚大印更是外交部常见的大明官方印鉴之一,这就根本没法糊弄过去了。
印鉴和公文都是伪造的,那汪灏的身份自然也不攻自破了。在对其亮明物证之后,汪灏只好承认了自己假冒大明官员来海汉行骗的行为。汪灏其实在这次的台风到来之前就已经来了三亚,只是未曾与荀鹏程碰过面而已。而他在大明中举入仕的经历当然也是假的,毕竟不太可能有哪位举人老爷会沦落到跑江湖行骗的地步,更别说有官身的人了。
汪灏当年在广州与荀鹏程分别之后,的确是进衙门去当了一段时间的书吏,然后便因为嗜赌成性而欠下债务,连这铁饭碗的工作也给报销了。无奈之下,汪灏便只能靠着自己那点小聪明在社会上营生,跑的地方多了,自然胆子就大了,想法也杂了。
前些日子汪灏在广东听到了大明要与海汉建交的风声,就在琢磨如何能借势发财,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只能用骗。汪灏认为海汉国人傻钱多,而他自恃演技和反应都已经可以独自行走江湖了,如果到海汉这边冒充大明官员,只要不跟官方接触导致露馅,应该有很大的几率能够骗过普通民众。
至于行骗的剧本,便是以大明礼部官员的身份悄悄来到三亚筹备修建使馆之事,再伺机从目标身上榨取钱财和其他好处。汪灏为了让这个计划看起来更完美一些,还花了很多心思去编造故事细节,并且针对贪钱、贪权、贪色等对象制定了不同的方案,可谓十分周密。他遇到荀鹏程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几乎得手,也足见他的准备工作的确是有效果的。而在碰到荀鹏程的前后,他也在一直寻找类似的目标,只不过荀鹏程恰好就是他认识的故人而已,这样就可以少浪费许多口水来进行解释了。
如果汪灏的剧本是用在了另一个普通人身上,或许就已经奏效了,但偏偏他遇到的是荀鹏程这么一个来海汉之后锻炼出了丰富社会经验的老朋友,于是他的一切手段都成了对方眼中的拙劣演出,而荀鹏程甚至不打算在他演出结束之前告发他。直到来了银行,已经没有戏耍汪灏的余地了,荀鹏程才终于结束了这个游戏。
虽然荀鹏程是揭发者,但警察出于调查需要,还是对他进行了盘问。当得知荀鹏程是刚从快报辞职的记者时,盘问他的警察都有点吃惊:“这个案子要是让你们报社来写新闻,应该又会是这两天的社会头条了吧!”
荀鹏程干笑了两声,却没有去接这个话头。他要是还在快报做事,这个案子多半都是会由他来跑腿调查并写稿发表,的确有可能会引起社会上的一番议论。不过如今已经从报社辞职走人,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警察看了看笔录又问道:“你答应这汪灏借四万元给他周转,难道你还真有这么多钱啊?”
荀鹏程连忙摆手道:“没有没有,我一个跑社会新闻的小记者,哪有这么多的财产,这纯粹是为了稳住这个骗子才这么说的。别说四万,他就算开口要四十万我也借啊,他骗我那我也骗他,你说是吧警官?”
荀鹏程银行帐户的数目其实并不止四万,但他可不敢把自己的家底暴露出来,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解释自己帐户上的这么大笔钱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只是靠当记者的那点收入,他便是不吃不喝做到退休,也没法存出这么一大笔钱。这要是被警察发现了,铁定会作为疑点进行深挖,到时候荀鹏程跟马打蓝国有利益往来的事,可就没法瞒得住了。
荀鹏程的解释倒是说得过去,警察也就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就这么放过了他。在笔录上签字画押之后,荀鹏程配合调查的任务就算结束了。而汪灏的调查就不会这么快结束了,警察至少要确定他是否有其他同伙,在过往是否有别的行骗记录,如果有其他受害者,那么还得要另行立案调查。
在市面上的八卦报纸得到有关于这个案子的消息之前,相关的调查报告已经被送到了警察司,在这里进行案情归类之后,上报至任亮处,再由任亮择重向执委会进行汇报。
而在之后由警察司向执委会提交的近期治安状况汇报中,荀鹏程遇到的这起诈骗案也作为案例之一,让近期在海汉境内频发的诈骗事件引发了执委会的关注。
这些诈骗事件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大明海汉建交的消息传出之后才开始出现,并且将两国建交作为了行骗的重要题材。类似汪灏这样冒充大明官员甚至是特派使节的案子并不鲜见,甚至还有冒充大内太监想在民间骗取钱财的案情出现。在众多的诈骗案中,的确也有得手者出现过,不过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哪个骗子把骗得的钱财成功带离了海汉。最幸运的一人虽然带着骗来的钱财逃回了广东,但在珠江码头下船之后立即便被驻广办擒获了,毕竟再快的船也不可能快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