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守军封死了南边的城门,作出一副准备死守不退的姿态。而海汉军却遵循围三阙一的战术,只在东南西三面施加压力,却独独留出城北方向。可以说只要出城向北渡过巴石河,就算是暂时脱离了战区,这对于马尼拉城内外想要逃离战乱的人来说并不困难。
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故意为之,目的就是要让城内的民心军心都趋于涣散,让其难以形成在城内决一死战的那份决心。只要有人带头从这条生路出逃而且成功了,便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毕竟在有生路可选的情况下,又有几个人能主动坦然赴死呢?
阿拉贡内斯最开始将把守北边城门的任务交给了一名跟他沾亲带故的官员,但不曾想这家伙平时看起来人模人样,动不动就向阿拉贡内斯表忠心的家伙,在关键时刻却靠不住,海汉军打到南门外,这家伙听到消息之后竟然放弃了自己的岗位,偷偷加入到外逃的退伍,没有向阿拉贡内斯吱声就自顾自地出城跑掉了。消息传回总督府,阿拉贡内斯除了气得咬牙切齿,暂时也无法可想,只能派了一名侍从官,带了一队亲兵先去北门将秩序稳定下来再说。
侍从官带了一队士兵赶到北门的时候,这里的局势其实已经有些失控了,许多民众正通过已经无人把守的北门去往城外,保守估计至少有上千人在此期间离开了马尼拉城。侍从官只能赶紧对城门进行了重新封锁,不过这立刻便激起了试图出城的民众不满,顷刻间怒骂声便淹没了他们。有人甚至开始推搡士兵,要他们把出城的通道让出来。
在侍从官的命令下,士兵们对天开了几枪警告起哄的民众,却没起到什么作用,逃生的欲望和法不责众的心理让这些民众已经不甘于被禁锢在城内,他们急切地想要逃往城外的安全区。而在这些人看来,守门这些士兵显然不可能向城南的海汉人那样凶残地对待本地民众。
但他们有所不知的是,阿拉贡内斯交给侍从官的指令便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民众外逃的势头,而且即便个别尝试外逃者有什么特殊身份,也同样可以先斩后奏,一切后果都由阿拉贡内斯承担。这就相当于是给了侍从官一把尚方宝剑,让他在现场有自行做主处理局面的权限。
当然侍从官也不会真的蠢到挑那种一看就有背景和身份的大人物来开刀,他果断下令让士兵从闹事人群里拉出几个折腾得最厉害的流氓痞子,然后立刻绑了就地执行枪决。几条鲜活的人命总算是帮助他暂时镇住了场面,想靠着闹事获得出城机会的这些人就不敢再轻易造次了。
只是这种手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城内民众想要逃离战乱的欲望仍然十分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能否击败入侵者持悲观态度。尽管城防指挥官弗朗西斯已经下令将交战状况保密,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战报通过各种渠道流出。许多人都知道了马尼拉舰队已经几乎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而部署在城南的防线也一再溃败,如今就仅剩一道城墙暂时挡住了海汉人的攻势。
很多想逃出去的人不得不暂时留在城内,只是这样一来,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城防兵力就还得再分出一些人手,防范这些有心要逃离马尼拉城的民众。而这样一来,当局就只能激起更多的不满,并且很多人都将这笔帐记到了总督阿拉贡内斯的头上。
一些人甚至开始翻起了旧账,如果不是之前阿拉贡内斯作主制定了突袭三亚的作战计划,海汉人或许不至于采取如此激烈的报复措施,说起来这根子似乎还是在他身上。
当然阿拉贡内斯本人暂时还没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他现在最为头疼的是如何能够抵御城南已经展开攻势的海汉军。根据前线传回的战报,守军在城头所部署的火力几乎被对手全面压制,连像样的反击手段都施展不出,如果不是弗朗西斯明智地提前封死了城门,或许这个时候城南防线已经被敌人的重炮轰击给击溃了。
阿拉贡内斯和弗朗西斯都很清楚,海汉军凭借火力优势在攻防战中占得主动是必然的局面,但同时他们也都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够遏制对手的这种攻势,只能暂时调集了大量民工在城内对遭受海汉炮击的这段城墙进行加固加高,指望以此来延缓对手的进攻节奏。
只是这种临时措施也存在很多的弊端,首先这些加固加高的手段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完全只是建筑工头们凭借经验在指挥。其次这种施工的工程量其实相当大,光是要运至城墙的土石方就数以千计,短短几天的时间哪能完成。
还有一个不是那么直观的问题,那就是对城内民众的社会影响。这种工程需要调用的民工数量颇多,参与的人一多了,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自然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当民众大多得知这件事之后,最直观的想法便是城南防线快要顶不住了。
这天入夜之后,海汉便主动停下了炮击,开始为后半夜的秘密行动做准备。而国防部长颜楚杰和大将钱天敦也趁着这个时间来到设在潮升商栈的前线指挥所,听取高桥南的战报。当然了,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接见在此次作战中立下大功的安全部和军情司的情报人员。
冉天禄和方鹏作为这两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