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溰最终为自己的无计可施找到了一个似乎说得过去的理由。的确对于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他来说,在海汉所看到的一切都显得新奇和充满了挑战,他试图从海汉这里获取更多的学识来帮助自己的国家,但现在他发现事情似乎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盟友与对手而已。
李溰现在发现自己过去颇为自得的那些辅助父王处理政务的经验,在当下这种局面几乎完全派不上用场,这也让他当下很是有些挫折感。
翌日,石迪文依然是邀请李溰继续去参观交易中心和商业区。李溰对此欣然同意,他知道自己对海汉了解得越多,才越有可能找出一个两国和睦相处的解决方式。而自己对海汉的贸易模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或许会有办法处理好金尚久所提出的那些隐患。
看得越多,李溰对海汉的生产研发能力就越是佩服,他实在想象不出,海汉人是如何研制出了五花八门如此之多商品,而使用这些东西的海汉人又是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方式。但有一点似乎是毫无疑问的,有经济能力用得起这些东西的海汉人,的确当得起富庶二字。
在石迪文陪同参观期间,李溰便正好遇到了一名大明商人来订购昨日他看上的那种一人高的穿衣镜。李溰昨天没好意思追问价格,见有人要买这镜子,便不动声色地凑到近处。石迪文猜到李溰心思,但也没有说破,任由他去偷听报价。
李溰很快转了一圈回来了,虽然脸上表情很平静,但心中对这镜子的高昂价格还是吃了一惊。这一面镜子的价钱足够在朝鲜市面上买下几千斤粮食,如果是要他自己掏钱买这玩意儿,那他大概真的会犹豫很久。不过大明的有钱人似乎的确很多,那个订购镜子的商人根本就没还价,反倒是询问能不能加价提前交货。
李溰不得不暗自感叹一声有钱真好,想想自己身为朝鲜世子,这次出国留学,身边带的银子也不过才几千两而已。而且其中的一半都已经按照金尚久的建议,在舟山这边存入了海汉银行,兑换成海汉国内更方便使用的纸币。当然了,李溰在前往三亚的途中都是由海汉全程负责食宿,再加上有石迪文这样好客的主人,看上什么就送什么,其实也花不了什么钱就是了。
到了中午,依然是由石迪文做东,不过席间他向李溰声明,下午另有公事,就不陪同李溰继续参观了。
李溰早就注意到这上午有好几拨军官来找石迪文请示汇报,当下便好奇地问道:“石大人,在下斗胆问一句,莫不是贵国军队要有所行动?”
“行动?什么行动?”石迪文被这个提问问得有点懵,摇摇头否认道:“我军在浙江沿海近期都没有安排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也没有什么对手需要我们采取军事手段。下午是要与前天世子见过的那帮大明武官见面,他们可不是来舟山岛游山玩水的,这两天一直在跟我们讨价还价,准备购买武器装备。目前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下午跟他们见面确定一下交易内容。”
李溰一听是武器交易,顿时便来了兴趣,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交易比较敏感,石迪文未必愿意让自己知道内情,只好换个方式问道:“请问石大人,一般像这类交易,能否让交易方之外的人旁观?”
石迪文一听他这露骨的问法便知道李溰对这事起了好奇心,当下应道:“考虑客户的利益,原则上我们不会让第三方旁观交易过程……不过嘛,世子是我国请来的贵客,而且贵国与大明之间也没有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我觉得安排世子旁观一下应该不会有大碍。”
李溰闻言大喜,连忙谢过石迪文。
其实海汉向沿海州府这些军头出售武器装备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石迪文也知道这些军头采购的武器并不完全都是自用,其中也会有一部分要上缴至浙江都指挥使司作统一安排只用。换句话说,这些军头也并不全是都想搞武装割据当地方军阀,他们从舟山买走的武器装备,一部分会进入到大明军方的武器库,极有可能运到北边,分配给镇压农民军或是驻守北部边疆的部队。
也正是因为这样,从舟山出售给大明的武器装备数量颇为可观,甚至还在福建明军的采购量之上。当然了,作为海汉的忠实盟友,许心素能买到的武器型号,可要比舟山这里出售的武器更为先进一些。
大明采取这样曲线救国的方式,主要还是因为海汉有意在明面上控制了对大明官方的武器销售规模,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大明的武器,要比大明在三亚成批采购的价格高出至少三成到四成,海汉也很乐于使用这样的渠道额外多赚上一笔。
至于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原因也很简单,这些武器出售给地方驻军的渠道并不符合大明律法,想当军阀就只能多花钱。而大明兵部想要更多的海汉武器来武装北方的战斗部队,又没有办法通过官方采购渠道得到海汉的供应,那也只能捏着鼻子认购这种高价货了。
不过各个买家具体的成交价格,海汉这边是不会主动公布出来的,毕竟各家与海汉的关系有亲疏之分,采购量也各有不同,价格自然会有差异。而石迪文之所以答应让李溰去旁观,是因为下